印章的古代说法

印章在不同朝代有不同叫法,秦朝以前,官印、私印都称作“玺”;秦朝统一六国以后,皇帝的印称作“玺”,臣民的印仍称为“印”;汉代时,太后和诸侯王所用印章称为“玺”,将军的印叫做“章”,此时起,管家和私印总称为“印章”。

印章的古代说法

印章的起源:

印章最初是一种政治权力的象征,古时候任免官吏都要用印章作凭证,官府发布文告,往来公文,也要加盖印章。后来,文人、士大夫又把它作为一种身份凭证。

在我国各个历史年代,印章都有着不同的叫法。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的印独称“玺”,臣民只称“印”。但到了汉代,诸侯王及王太后所用的印章仍有称“玺”,人们又把将军们用的印分离出来,单独叫“章”。从这时候起,人们把官家和私用的印,武官们的章总称为“印章”。印章一词就是这样来的。

唐武则天因觉得“玺”与“死”近音(也有说法是与“息”同音),遂改称为“宝”。此后各朝各代沿袭,称唿皇帝印章一般是“玺”“宝”并用。宋代,有人专门刻了一种印章,用来盖在自己收藏的图画、书籍上,人们把这种印章称为“图书”,现在我们叫的图章,就是这样转化来的。


本文出处:https://www.xxk520.com/xxk/22822.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