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出自哪里

出自《反招隐诗》。这句话目前已知最早的文献记载是晋代王康琚之《反招隐诗》,全诗为: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伯夷窜首阳,老聃伏柱史。据民间传说,汉武帝时期,东方朔曾自拟自己是大隐隐于朝的隐士,但缺乏准确文献记录。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出自哪里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是指闲逸潇洒的生活不一定要到林泉野径去才能体会得到,更高层次隐逸生活是在都市繁华之中,在心灵净土独善其身,找到一份宁静。

一、看破人生的人才往往想过隐居的生活。与世无争,所以有人解甲归田。这是小隐。

二、隐居在喧闹的市井中,视他人与嘈杂于不闻不见,从而得心境的宁静,这是中隐。

三、在朝为官,面对尘世的污浊、倾轧,勾心斗角却能保持清净幽远的心境,不与世争,不与世浊,悠然自得的生活,这才是归隐的最高境界,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隐士,所以谓之“大隐”。朝,指朝廷,这里引申为做官。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出自哪里

《反招隐诗》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王康琚创作的一首诗。与招隐诗相对。南朝梁萧统将其收录《文选·卷二十二》,单列反招隐一类。

魏晋:王康琚

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

伯夷窜首阳,老聃伏柱史。

昔在太平时,亦有巢居子。

今虽盛明世,能无中林士。

翻译

小隐的人藏在邱陵之中,大隐的人则隐逸在城市之中。

伯夷推让君位饿死在首阳,李耳则在朝廷中做隐士。

从前在太平时期,也有巢居的人。

现在虽然圣明时代,也不能中林士。

东方朔(约前161年—前93年?),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人,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

汉武帝即位,征辟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拜为郎。后任常侍郎中、太中大夫等职。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汉武帝面前谈笑取乐,曾言政治得失,上陈“农战强国”之计。汉武帝始终视为俳优之言,不以采用。

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名篇。亦有后人假托其名作文。明朝张溥汇为《东方太中集》。

本文出处:https://www.xxk520.com/xxk/70294.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