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所表现的道理是不分地域,任人唯贤的思想。这篇文章在论证秦国驱逐客卿的错误和危害时,没有在逐客这个具体问题上就事论事,而是站在“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高度,来分析阐明逐客的利害得失。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见识,体现了他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政治主张和用人路线。

谏逐客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李斯(?~前208年),战国末楚国上蔡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少为郡吏,曾从荀卿学。战国末年入秦国,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被任命为郎。旋任长史,拜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逐客令时,上书力谏客不可逐,为秦王采纳。又为秦并六国谋划,建议先攻取韩国,再逐一消灭各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全国后,作为廷尉奉命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等议定“皇帝”之号。后任丞相,多次随始皇帝巡行。反对淳于越分封子弟之议,主张禁私学、废《诗》、《书》、六国史记及“百家语”。又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作《仓颉篇》以为范文。

始皇帝死后,与赵高矫诏迫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劝二世更为法律,行“督责之术”,加强君权。后被赵高诬为谋反,具五刑,腰斩于咸阳市,夷三族。

1、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赉盗粮”者也。

3、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4、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5、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本文出处:https://www.xxk520.com/xxk/41900.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