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在牡丹这一形象上寄托了什么

作者以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衬托诗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赏牡丹》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托物咏怀诗。此诗描绘了唐朝惯有的观赏牡丹的习俗。全诗用拟人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

刘禹锡在牡丹这一形象上寄托了什么

作品原文

赏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白话译文

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

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

创作背景

牡丹是中国特产的名花,春末开花,花大而美。唐代高宗、武后时始从汾晋(今山西汾河流域)移植于京城,玄宗时犹视为珍品。此诗即写唐人赏牡丹的盛况。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与地点,由陶敏、陶红雨校注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根据诗中用李正封“国色”之语推测此诗为大和二年(828年)至五年(831年)作者在长安所作;瞿蜕园的《刘禹锡集笺证》认为,此诗作于唐大和年间作者重入长安之时;高志忠的《刘禹锡诗编年校注》认为,此诗与《浑侍中宅牡丹》作于同时;吴钢、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疑此诗为永贞革新时所作。

本文出处:https://www.xxk520.com/xxk/32445.html

关注微信